分卷阅读122
书迷正在阅读:钻石王老五的神秘宠妻、王爷归来、穿越之农女贵妻、耳语温秋、[综]系统,求别再死、活在唐朝、郎情妾怯、锦上云川、玉神通、大佬的装逼日常[快穿系统]
他们出使的大船,后面还多了一艘船,上面有很多人。 其中就有倭人和外国人。 九阿哥他们好奇地上前一打听,原来都是能工巧匠,而且还是从倭国弄回来的。 可见,倭国已经开始重视工业了。 这引起了叶轻娴的高度重视,当大清还在九龙夺嫡的时候,倭国已经在闷声发展了。 怪不得一个小小的日本在清末就能够欺负起中国来,这怎么可以! 必须要跟上世界潮流,开展工业运动,发展大清,壮大中国! 这次从海外带回来的东西真是不少,还有从倭国抢回来的财富。 能让倭贼们损失一大把,真是太爽了。 “咦,这是?” 九阿哥胤禟拿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,放到眼前就是一阵乱按。 望远镜?不象,现在的望远镜都是单筒的。 “小四嫂,这个好玩着呢。” 胤禟把东西递给了叶轻娴。 叶轻娴拿着放到眼前,顿时明白了。原来是照相机啊! “嗯,这个东西不错。来,来,来,我给大家照张相!” 叶轻娴摆弄着照相机,“咔嚓”一声,把几位阿哥都照了进去。 “咦,小四嫂居然会玩这个东西。我是学了半天才会弄的。”十阿哥吃惊地说。 叶轻娴微微一笑,“那是,我啥不会啊,弄弄就会了。” 大家相视笑了一声,就忙着显摆别的玩意了。 不过,胤禛对照相机倒是很感兴趣。拿过来就是一阵乱按,也不知都照了什么。 回到京城以后,老康显然很高兴,亲自召见了将近一年不见的三位儿子,又是一番的安抚和赏赐。 并把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稀奇玩意,全部扔给了蔡小山,让他从中得些启发。 蔡小山对火器尤其感兴趣,准备着手全力改进枪炮技术。 其实,清朝的火器技术已经很了不起,跟国外的技术也有一拼的。 问题是皇帝们对于火器有着莫名的惧意,不敢大力发展这种技术。 因为,大清还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存在,火器威力太大,若是被反贼弄到手,那后果不堪设想啊。 胤禛和叶轻娴虽然从倭国抢了很多技工,只是,真正的懂些科技的人员几乎没有。 所以,蔡小山也很无奈啊,人才太少了。光靠他一人得培养到何时,才会有科技人才哟。 叶轻娴开始深思,她相信还有很多穿越同仁低调地生活着,就比如耿氏。 怎么做才能把这些人挖出来呢? 最好是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,这样才能真正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大清,以后就不会被外贼侵略了。 此时,叶轻娴有些后悔,为么她的前前世会选择计算机专业呢?这个专业在古代毫无用武之地啊,太鸡肋了。 于是,叶轻娴准备写一份对穿越同仁的召集书。 “亲爱的穿越同仁,你们好!” 首先是称呼,之所以写成如此现代的形式,那当然是吸引穿越同仁的眼球了。 叶轻娴想了想,还是把穿越两字去掉了,可能犯忌讳,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地。 “亲爱的同仁,你们好!” “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清,也许你们的到来怕改变历史,因此,有的人会低调地宅着,有的人会旁观风云。” “但是,你们就甘于宅斗,坐井上观吗?你们可知现在的倭国已经大力发展工业,外国已经实现了工业革命,成为了国富民强的国家。” “他们正在扩充殖民地,不久的将来即有可能打开我们的国门!” “你们应该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,倭国已经虎视眈眈了,你们还要低调地宅着吗?” “同胞们,为了我们的将来不受屈辱,为了我们的领土不受侵犯,奋起吧!” “大清工部欢迎你们的加盟,无论你们想要财富还是权势,这里都会满足你!” 宣纸忽然被四四抽走了,他看了看上面的内容,嘴角不禁抽了又抽。 “这是做什么?” 穿越大清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耿氏的觉悟 叶轻娴撇了撇嘴说,“我写的是召集各行各业人才的告示,怎么样,上面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吧?” 唉,写这种公文实在是太难为她了,她前前世是计算机专业啊,只会打字编程上网啦,不是文科生。 “这写得很不合规范!” 胤禛摇了摇头,很是一本正经地说。 叶轻娴顿时无语了半天,她要是写得很符合大清的规范,那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? “你先别忙活这些了,回头爷亲自写一份去!” 叶轻娴想了想,这样也好,还是让四四去写吧,至少他写的公文能够光明正大地昭告天下了。 “不过,爷,必须要把倭国的事情写进去,可以夸大一些,切记,务必要让人看了兴奋激昂,鼓舞人心!” 只有把倭国的现状写清楚了,才能激起同仁们的爱国之心。 “嗯,爷的桃子熟了!” 胤禛突然话题一转,忍不住把女人从书桌旁抱起来,就直接往正房走去。 叶轻娴先是一愣,既而明白过来,有些嗔怪地说,“我这里忙着正事呢!” “乖,双修才是正事。” “讨厌……” 两人现在只顾得上双修,彻底把告同仁书暂时扔到了一旁。 …… 第二天下午,叶轻娴就拿到了四四写的召集书。 她看着上面非常正式的,无比晦涩难懂的公文,顿时就觉得一阵泄气。 这谁看得懂啊…… 叶轻娴和胤禛两人经过激烈的争论,四四终于让了一步。 他把召集书的内容改得浅显易懂了许多,又加重强调了倭国的现状。 叶轻娴这才满意地让四四拿去发布了。 满汉蒙白四种文字的召集昭示,内容主要是针对技工行业的,但不仅限于此。 它同时发往全国各地,立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轰动。 还有一些本土的工匠们,也都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