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红楼御猫在线阅读 - 第六十六章 小女婿?小福星。

第六十六章 小女婿?小福星。

    随着漕运总督裴维生等人的离开,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重不愈的传言愈演愈烈,短短一夜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扬州城。

    大大小小的盐商不知有多少人在暗暗祈祷,希望病魔早日战胜林如海,好让他们重新回到数年前,继续压榨那群贱民。

    相对的便是扬州城的普通百姓,有不少人自发的为林如海上香祈福,自林御史上任以来,多次击碎了盐商们囤积居奇、哄抬盐价的阴谋。

    虽说盐价依旧有些高,可至少让百姓们尝不到咸味儿。活着,是老百姓们唯一的奢求。而盐巴,是求活这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“人不吃盐,浑身无力。老百姓求的是什么?不是山珍海味,而是一口盐!”

    书房中的林如海殷殷教导着未来女婿,给贾琮灌输着自己仕宦十几年收获的经验。

    他发现自己的这个内侄极为聪慧,就是有些皮,性子有些坐不住。

    于是林如海让黛玉先给贾琮教授四书五经的基础,空暇时便亲自上阵,将自己仕宦期间的经历编成故事传输着为官的经验。

    林如海不但有着京官经历,更是历经地方,有着极为丰富的亲民官经验,一个个融合了林如海为政风格的小故事让贾琮听得大呼过瘾。

    时而拍手叫好,时而愤慨异常,时而陷入沉思……

    看着神色变化的内侄,林如海抚须微笑。这孩子心性纯良,是一块难得的璞玉,把性子收一收,绝对能成为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之人。

    贾琮回忆着快要模糊的前世记忆,犹豫半饷小声问道:“姑父爹爹,盐价过高的原因是什么?为何朝廷不能将盐价压下来,好让百姓不必因为食盐负担过重?”

    林如海叹息一声,起身从书架上取来一本册子,递给了贾琮。

    “你先看看,能否看懂?”

    贾琮接过来一看,这是扬州各大盐场的收支账本。翻阅了几页后,他算是明白了这盐价始终压不下去的原因。

    当下制盐基本上是采用煮盐之法,光是柴火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,更不用提制造食盐所消耗的时间。再加上运输的成本,朝廷也没有办法将食盐的价格打下来。

    当然,在这些原因的背后,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,那就是朝中有着大量官员,舍不得盐税带来的巨大利益。

    盐铁官营千百年,随着赋税结构的固化,盐税已经成了补充朝廷亏空的的重要途径。

    当贾琮翻到扬州巡盐御史府每年送去进城的盐税记录后,喃喃自语:“那就是把晒盐法提出来,估计朝廷也难以放弃每年数百万两的盐税……”

    嗯?

    林如海疑惑问道:“什么晒盐法?”

    晒盐法具体的流程说实话贾琮也只是记得个大概,他挠了挠后脑勺,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:“这个需要在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,构建盐田。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,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,再倒入结晶池,继续日晒……差不多就这样,可以从海水中晒出可以食用的盐巴来。”

    林如海听得有些懵,贾琮说了一大堆,言语中有不少他没有听过的词汇,不过有着丰富盐田经验的他还是弄清了个大概。

    他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制盐之法,貌似有些名堂,可以一试!

    林如海大手在贾琮脑瓜子上搓着,不时还用手指轻轻敲上一敲。

    嘣嘣……

    黛玉端着药碗推门进来时,林如海依旧在沉思,嘣嘣声一下接一下。

    看着一脸无奈的贾琮,黛玉噗嗤笑出了声:“爹爹,瓜熟了!”

    贾琮惊惧的看着黛玉,连忙说道:“姑父爹爹,我这脑瓜子不是寒瓜,不能吃!”

    “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林如海笑呵呵轻轻在贾琮脑瓜子上拍了拍,收回大手从黛玉手中接过汤药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漱口后才跟贾琮说道:“琮哥儿,这晒盐之法也许可以一试,不过此事需要保密,万不可在他人跟前说起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林如海面色凝重起来,叮嘱道:“盐课利益之大,可杀人!若你所提晒盐之法成功,那些依靠晋盐、蜀盐、江淮之盐发家的人,绝对会发疯一般的阻击你我翁婿。琮哥儿,切记不可外传!”

    嘶!

    他差点就忘了前世马先生的那句话: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,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;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,它就活跃起来;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,它就铤而走险;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;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,它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冒绞首的危险。

    盐课之利,翻数十倍都不止,那些人说不得会把林家和贾家全部挖坑埋了还会在封土上踩上一脚。

    “孩儿记下了,请姑父爹爹放心!”

    虽说那声翁婿二人让黛玉羞得红了脸,那个什么晒盐之法让她莫名其妙,可父亲眼中的凝重之色还是让黛玉警觉起来。

    她担忧的看向父亲,林如海还给黛玉一个安心的眼神,再次仔细询问了一下贾琮晒盐法。

    等他将晒盐之法提笔记录下来后,又一次叮嘱一番面前的这对小儿女,挥手让其出去玩耍。

    目送不停咬耳朵说悄悄话的小儿女出门后,林如海犹豫许久,摊开一本空白的奏折,咬牙下定决心,提笔书写。

    “臣扬州巡盐御史林海请奏,我朝制盐多以煎煮为要法,耗费巨资,四海之民难以承受价高之盐。今臣得一新法,提海中之水,晒而得盐……”

    “此法为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之子、龙禁卫千户贾琮偶然提出,依臣之见,制造之法略有粗糙,可多番尝试,有五成把握……”

    “臣欲就近择机尝试,此法若成,可解万民之困,官营之可替盐课之税,可缓朝廷赋税之不足……”

    洋洋洒洒数千言,从煎煮法的弊端到晒盐法的优势,林如海尽数写在了奏折之上。

    吹干墨迹,他将奏折封入木匣中。

    “还真是个小福星,不管成与不成,这晒盐之法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林家能不能彻底从江南的漩涡摘出来,就看这封奏折了!”

    ?月票??推荐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