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家兄朱由校在线阅读 - 第六十七章 戚金练兵

第六十七章 戚金练兵

    “怒发冲冠、凭栏处啊!潇潇雨歇……”

    泰昌元年十月十四日清晨、万人齐声的军歌嘹亮响起,这一日风雪也停下了。

    燕山大营校场上,上万人正在训练。

    校场高台、戚金和朱由检端坐在高位,而场下的羽林三卫、腾骧左卫正在浙兵的教导下训练。

    四千人训练一万一千人,速度不可谓不快。

    不过三天的时间,羽林三卫和腾骧左卫已经初见雏形,比起三日前,说不上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,但也是变化极大。

    一万五千余人的明军队伍,所有人都换上了崭新的鸳鸯战沃,浙兵为了提前适应辽东的天气,因此内穿棉甲、锁子甲、外穿布面甲、臂铠。

    相较于浙兵,羽林三卫和腾骧左卫则是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羽林三卫作为禁军,本身就身着鱼鳞甲,双手着臂铠,头戴凤翅盔看起来十分威武。

    为了让大军都整齐划一,朱由检叫腾骧左卫也穿上了鱼鳞甲。

    内穿棉衣,外披鱼鳞甲,手执长枪、金瓜锤,看起来十分唬人,但重量也是对等的。

    近四十斤的装备穿在人的身上,叫人十分难受,行动迟缓不说,跑数百米就开始气喘吁吁,着实难为这群“新兵”了。

    朱由检本想着叫腾骧左卫换扎甲,毕竟扎甲厚重,是实实在在的重装。

    但是他想了想、还是觉得没有必要。

    就眼下这些新兵的体力、穿上扎甲也行动不了,还是先穿着更为轻便的鱼鳞甲比较好。

    登上了战场,再把鱼鳞甲换成锁子甲、棉甲和布面甲的三重甲。

    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、努尔哈赤手下的白甲巴喇牙就是内穿锁子、中披锁子甲,外套布面甲,身负七十斤重甲的精锐步卒。

    朱由检的想法中,他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身披七十斤重甲,但六十斤最少要有的。

    另外按照时间、明日满桂就应该抵达燕山大营了,不过估计他赶到的时候会有些傻眼。

    眼下编制两万多的御马监,只有四千多人,还被朱由检全部划到了腾骧左卫给孙应元,属于满桂的兵可以说一个没有。

    不过朱由检倒是不担心,只要他张榜,天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百姓前来参军。

    一年十五两,这军饷可以说比边军还高出三两银子,而大明普通农户便是有三亩地,耕种一年交税之后,顶多也只有四两银子不到的收入,更别提有三亩地,已经算是富农了。

    大明更多的,是被士绅和中小地主,以及藩王盘剥的只能当佃户的可怜人。

    这样的军饷,只要干上一年,等于当十年的佃户,只要放话出去,有的是人想当。

    “殿下、那孙应元是一员悍将啊。”

    正在朱由检作想的时候,戚金突然夸赞了一句孙应元,而朱由检看去,便见到了身披山文甲的孙应元正在执着一杆大枪巡逻。

    “何以见得?”朱由检没看出什么名堂,好奇询问。

    “这人身高力大,殿下仔细看,他的甲胄臃肿,说明在山文甲之中还有一重甲胄。”戚金解释道:

    “他身穿两重甲胄,却与大军cao练了两个时辰,不曾坐下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不说、单凭这耐力,就足以做先锋大将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听闻,后金中十分精锐的死兵和白甲巴喇牙身披三重甲还能激战数个时辰,难道是假的吗?”朱由检好奇询问,戚金只能笑道:

    “建虏的三重甲和北虏的三重甲,往往是以棉甲、锁子甲、布面甲一层套一层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套下来,重量在六十斤左右,而所谓的激战……”

    “末将看过兵部的塘报,建虏之死兵,往往作为先锋撕开我军缺口,随后引之后的建虏大军进入,捣乱阵型。”

    “再往后、就不曾提及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、以末将来看,便是建虏的死兵,顶多也就上阵两刻钟罢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、他又指向孙应元道:

    “山文甲重三十斤,而孙指挥使内里穿着的甲胄,想必应该是鱼鳞或者布面甲,不然不会如此臃肿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一来、加上那兵器,全身近七十斤军械,却闲庭散步两个时辰,这耐力难道不难得吗?”

    戚金笑着抚了抚须,而与此同时,身穿蓝衣官袍的杨涟也走进了校场。

    戚金一见到杨涟来了,便没有再开口说话,而杨涟更是无视戚金,坐在了朱由检的左侧椅子上。

    杨涟对戚金和朱由检的关系十分不屑,或许在他看来,武将与亲王这么亲密确实不好。

    因此、三日前迎接戚金的时候他并没有去,这几日也是在自己的屋子里呆着。

    若是出营、那必然是前往庆陵,祭拜明光宗朱常洛。

    他一来,朱由检和戚金也就不再聊训练的事情了,而是开始讨论起了行军打仗的各种要点。

    朱由检作为学生,率先问道:

    “老将军,我这几日观看你指挥大军出营,似乎每次指挥都有不同的要求,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见朱由检再问兵马,戚金便解释道:

    “大军的行军顺序是十分重要的,殿下不了解很正常,因为一般兵书也不会说这些。”

    “以我大明来说、一支完整的人马,必然有前锋、左掖、右掖、中军、后军等五支人马。”

    “五支人马,若是按一营三千人来算,便也是一万五千人。”

    “要指挥这么多人出营是一个技术活,而这个技术活不能着急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、戚金开始按照流程开讲道:

    “以殿下的御马监来说,若是编制健全,那么在外打仗扎营时,第一个出营的必须是各部骑兵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为何?”朱由检明知故问,想看看戚金能不能说出什么窍门。

    戚金则是解释道:“这样做是因为骑兵速度快,他们出营后、能迅速前进到距离营地二三里的地方,然后停止立定,摆好队列后开始警戒。”

    “在他们的警戒下、步兵各部按照位置方向远近依次出营,在距离营地二十步距离四面列阵警戒。”

    “等步兵出营后,最后是辎重队出营。”

    “这时候大军全部出营,顺序又必须发生变化。”

    “步兵收阵越过骑兵走在最前面,然后骑兵护卫带领辎重队,与步兵保持两里的距离行军。”

    “要是大雪天,那就骑兵在前踏雪开道,步兵在后跟随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末将所说的前后左右中编制,行军时也按照这个方向名依次行军。”

    “前锋为首、右军次之、中军为中、左军再次之、后军最次。”

    “在行军途中如果遇到三岔路口,全军即停,派游兵前往高处瞭望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遇到密林幽谷,那么要先派塘骑前往深处搜索探查,没有异常后再行军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保险起见,主将还会给各部设置暗号,在主客兵互不相识的情况下用以辨认,并避免敌人伪装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、戚金停下了解释,而朱由检也点了点头,想了想后又道:

    “我大明军队近些年来,少有远征的战事,因此我想问问,若是远征,辎重应该怎么配置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