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二章:君臣相见
这叫刘春的人气定神闲。 这种神色,让张安世有些不悦。 “话虽如此,可是” 朱椿微微一笑,摸了摸他的脑袋:“读书不易啊,要用功。” 少年迷茫的抬头看一眼朱椿。 可朱椿却只朝他微微一笑,这笑很纯粹,纯粹到连这少年也全无戒备心,少年嗯了一声。 朱椿已是留下一道长长的背影,带着众人,已朝着那无数灯火喧闹之处,信步而去。 y两位先生。 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 “不必称呼殿下,历来人们称我为蜀秀才。” 两位大儒莞尔。 朱椿道:“蜀地乃天府之国,百姓富足。” “是啊,尤其是殿蜀秀才您·爱护百姓。” 张安世道: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,你们读书人……不,先生一定满腹疑惑,其实这太平府的手段,并不新鲜,无非就是民富国强两个字,百姓们富足,官府的税源也就大了,税源一大,能干的事就更多了。就说这太平府吧,太平府为了开拓财源,想尽办法,疏浚运河,这是为什么?不就是打通商人的脉络,给他们行商提供更大的便利,从而使商业兴盛起来,征收更多的商税吗?” 朱椿眼里露出几分失望之色,他想说什么,最终又将这些话吞咽回了肚子里。 与此同时。 张安世回到了右都督府。 张安世还在为那读书人的耍弄愤愤不平,口里骂骂咧咧。 这时,陈礼却已来了。 南镇抚司距离此地不远,所以陈礼经常来,张安世早就习惯了。 “都督,那件事安排妥当了。” “哪一件事?” “那个叫李时勉的人封。” 张安世顿了顿:“我张安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,不喜欢玩虚的,只求实效。还有粮赋,这粮赋……想要征收更多,无非是尽力保证农户们可以丰收而已,而要让他们丰收,官府就必须想办法兴修水利,官府与百姓,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可要做到相辅相成,其本质……就在于……梳理官民的关系。” 张安世朝身边的文吏使了个眼色,这文吏便忙退下。 张安世随即背着手,信步向前踱步,一面道:“这家伙现在很出风头吧?” “是的,可以说人人称颂,他和那蜀王,现在恨不得被人称为圣贤了,入他娘的ijh。” 张安世微微笑道:“蜀王且不说,我现在也惹不起。不过这个李时勉的事,要及早动手,记着……都照我说的做,我不要见血,不要杀人,我要诛他的心。” 陈礼道:“都督放心便是,卑下做事,何曾出过差错,那么……卑下这便开始动手?” 张安世摇摇头:“不必现在,再等一等嘛,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呢,后天动手吧。免得别人说我这人小气,这样急不可耐。” 陈礼努力的眨了眨眼,使自己的眼眶微微泛红:“都督您真是……没的说,这样宽宏大量……” 于是张安世用一种严厉的目光盯着陈礼,陈礼一下子心虚起来,讪讪一笑:“还有一事,东厂那边送来了消息,说是蜀王殿下……好像走失了。” 张安世道:“关我鸟事。” 陈礼道:“可现在群情汹汹,有不少人都认为认为·” 刘春见张安世对自己没有什么好脸色,不过此时听了张安世的话,却时而摇头,时而点头:“梳理什么关系?” 他压低声音,对张安世耳语一番。 张安世道:“知道了,那就派人去找一找,明日傍晚之前,我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”“” “是。” 次日,就在这满京城都在牵挂着蜀王殿下性命的时候。 这蜀王朱椿,却是抵达了京城。 这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。 不少读书人喜出望外。 却也有不少人·不免显得失望。 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,他们似乎有些巴不得,蜀王死的不明不白,如此一来,蜀王就成了祭品,成为了控诉当今陛下乃天下第一暴君的证据。 张安世道:“休戚与共!倘若税务的问题不梳理清楚,那么有钱粮的不纳税,如此一来,官府从他们身上得不到任何的收益,得不到收益,也就没有动力去做保障。就说商贾吧,若是不收商税,那么商贸发达不发达,和官府有什么关系?在许多地方不少的官吏只晓得竭泽而渔,而商人呢,个个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如此,必然形成恶性循环。可太平府不同,太平府现在七八成的税赋,来源于商税,正因如此……官府比任何人都渴望,这商业能够繁华,所以表面上,官府从商人身上搜了不少税赋可实际上……商贾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从商,反而促进了商贸。” 只可惜,原本许多读书人,都想去迎接朱椿,可如今……等他们得知蜀王有了消息时,已来不及去迎接了。 据闻蜀王殿下,火速入宫。 文渊阁里。 杨荣与胡广恰在此时,正下棋。 胡广捋须,得意洋洋的样子:“杨公,看来你又要输了。” 杨荣笑了笑:“胡公厉害。” 胡广道:“哎,早知我让你一子。” 杨荣只笑了笑。 胡广对杨荣已算是知根知底了,一见他这个样子,便道:“杨公……你又心怀了什么鬼胎。” 杨荣道:“没有。” “其实天底下的任何事,都是这么个理。不将大家系在一条绳上,只会两败俱伤哪里有互惠互利的道理?” 胡广道:“肯定有,你眼里有些东西,是骗不了我的。” 杨荣道:“真没有。” 胡广叹息道:“哎杨公既要隐瞒,那就隐瞒吧。” 杨荣只好道:“其实,我想告诉你一件事,我此生与人对弈无数……不过……最近的一次教人钦佩我的棋艺……是在十六岁的时候。” “啊·胡广诧异:”“杨公棋艺,竟这样差?” 杨荣笑了笑:“那时候我还太年轻,尚还处在年轻气盛的时候,凡事都想争一个输赢,可到了十六岁之后,我便知道,其实输赢不过是人的执念罢了,越是执念在棋里赢得人,往往棋外都容易输的一塌煳涂,所以啊……我与人对弈,往往输多赢少,如此……才可博人一笑。” 胡广: 杨荣拍拍他的肩:“没关系,你现在虽然四十有二,就算现在明白这个道理,也不算晚,好胜之心,人皆有之,这是人之常情,你不要因此而不肯原谅自己。” 胡广脸上的笑容僵硬,渐渐的,便连僵硬的笑容也消失了,他气呼呼的道:“没意思,真没意思,我与你对弈下棋,你却还玩心眼。” 杨荣道:“所以说难得煳涂,你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,本来你不问,现在还享受在赢棋的快乐之中,有何不可呢?” 刘春笑了笑:“既然收来了许多税赋,为何要建学堂?” 就在此时,有人匆匆而来:“陛下有旨,宣诸学士觐见。” 胡广急迫道:“何事?” “蜀王殿下……入宫了。” 二人一听,对视一眼,彼此目光,都不悦而同的变得凝重起来。 这个蜀王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。 当下,杨荣道:“走吧,立即去觐见。” 今日可要小心,说不准·陛下要勃然大怒。 当下,文渊阁三学士,进入了文楼。 文楼里,朱棣的脸色,略显不快,只斜的看了他们一眼,却不说话。 三人行礼,朱棣只嗯了一声。 “我若说是民为本,你信吗?” 很快,有宦官道:“蜀王殿下觐见。” “宣。” 朱棣起身,快步向前几步。 蜀王朱椿,碎步入殿,还未行礼,朱棣便拦在他的面前,笑着道:“别来无恙?” “陛下·臣弟·” 朱棣挥挥手:“这一路回来,很是辛苦吧,哎,朕念你很久了,下旨让你入京的时候,便一直掐着日子,可谁想到,你还是来迟了几步。” “臣弟万死。” 朱棣摆摆手:“休要说这样的话,来人,赐座吧。” 说着,朱棣转身,回到了御座,落座之后,抬头看着欠身坐下的蜀王朱椿。 他面上带笑,眼里却是晦暗不明,心事重重。 刘春摇摇头。 “京城的事,你已知道了吧?” “臣弟略知一二。” “你有何看法?”朱棣的目光,开始变得略有一些锐利起来。 迟了五分钟,抱歉,主要上晚上码字的效率有点慢,明天……老虎会更早一点更新,咱们慢慢恢复。 张安世道:“那我如果说……识字的人越多,这识字的人,能产生更大的价值,对我太平府的治理,有着巨大的好处,我恨不得天下人人都能读书,你信吗?” 他对读书人的看法并不太好。 刘春一愣。 张安世道:“历朝历代,朝廷最在乎的就是所谓的文教。可我来问你,所谓的文教……这千百年来,又有什么长进,我看没什么长进,那么你认为是什么缘故?” 刘春皱眉:“是教化的方法不对。” “错了。”张安世眼下颇有几分想要将眼前这个读书人挂起来,拿来当靶子打的意思,从前自己遇到的读书人,大多数都是进士的级别,一个个都是能言善辩,引经据典,信手捏来,单论口舌之争,张安世只有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的份。 今日好不容易,遇到了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考上的菜鸡,这是你自己撞到枪口上来的,那就别怪我张安世脚踢幼儿园了。 张安世道:“不是方法不对,而是……教之无用,这天底下,绝大多数人……务农为生,还有不少人,为人奴仆,我来问你,这些人读书又有什么用?” 刘春道:“他们读了书,自然也就不会沦为奴仆和务农了。” “这不可笑吗?”张安世笑了,不屑的看着刘春:“这就好像人人都可以考功名一样,若是人人都能考上功名,那么这天下,难道就可以人人都是举人和进士老爷,人人都可以吃喝不愁了吗?可实际上呢,有功名的人,绝大多数时候是少数,绝大多数人……需要务农,需要为人奴仆,去养活这些老爷。” 刘春抿着嘴,若有所思。 张安世道:“所以啊……要解决这所谓教化的问题,无非就是两条,其一……让人实实在在在教化之中,得到好处,比如这小学堂,能读书写字,将来他学其他的技艺,无论是算学,还有做匠人,亦或者是为吏,无论做什么,大家都发现,读书之后自己学这些东西,更加事半功倍,有了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,你不需要催促他们,这天下的父母,便是不吃不喝,也会咬紧牙关,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学堂里去。” 若不是实在需要教书先生,也不至于跑来这里‘作秀’。 “这其二,就是要脚踏实地,想办法,教授他们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,而不是虚妄的指望教授他们考功名的东西,难道你能指望,全天下的人,人人都掉书呆子,个个都能作的—手好文章吗?若如此……那么对生民有何益?” 刘春想了想:“虽是如此,可是以利诱之总觉得是旁门左道。” 张安世大笑起来。 “你笑什么?” 张安世道:“我瞧你这一身儒衫,倒是华美,只怕价钱虽不至不菲,却也需几两银子来置办吧。” “这。” 张安世道:“你之所以说什么旁门左道,那是因为……你即便不去养活自己,也可以衣食无忧,所以才可以奢谈什么旁门左道,什么以利诱之,你这种人,我见的多了,自己没有饿肚子,便要求别人跟你一道高尚,自己有华美的衣衫,便要求别人不吃嗟来之食。你但凡见识过别人的艰辛,知道生活的不易,晓得有人为了吃饱穿暖何其忍辱负重。你就不敢说这样的话了。'” “这就好像一个富贵之家出身的人,对着街上的乞儿大谈仁义道德一般。你衣食无忧了,却不让别人追求吃饱穿暖,这样的人非但可笑,而且可耻。” 刘春听罢,想了想,他竟没有生气。 当然张安世也不怕他生气,他一声号令,至少可以凑一个连的刀斧手出来,将眼前这人砍成rou泥。 不过张安世终究还是忍耐住了,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,今日自己是来招揽人才的0。 刘春便道:“其实我耕过地。” “是吗?”张安世道:“有何感想。” “确实辛苦。” 张安世道:“你挨过饿吗?” “这。” 张安世道.“所以……你不能用辛苦来简单的概括农人的艰辛。因为有人耕地,只是体验艰辛罢了,他可能会感慨,觉得自己有过劳作的经历,便能了解一切的真相。可实际上,还差得远呢。” 张安世道:“因为绝大多数耕过地的人,绝不会说,耕地辛苦。因为他们生下来本来就饱尝了艰辛,反而不会觉得……这有什么辛苦的。一头牛生下来就耕地,它会觉得耕地辛苦吗?其实真正令他们觉得艰辛的,恰恰不是如此,而是明明自己劳作了四季,最终却连饭都吃不饱,一场大病,要眼睁睁的看着妻儿老小离世,相比于这些,区区的辛劳算什么。” 刘春听罢,颇为触动:“这样看来,都督有这样的经历?” 张安世摇头:“我虽没有,见识却比你多。” 刘春: 张安世道:“还有何事?” 张安世当然不可能告诉他,自己两世为人,在上一世,自己年幼时在农村生活的经历,虽然那时的农村生活,已比这个时代好了不知多少倍,可心酸的记忆却还是有的。 刘春道:“看来,都督说的不无道理。只是我听外人言……” 张安世道:“外人·哪一个外人·” “这。” 张安世笑呵呵的道:“人有很多种,可别有用心的人,却喜欢将天下之人,统一的称其为所谓外人言,于是做出什么为民请命的模样,这等把戏,就不要在我面前卖弄了,你实说吧,这教书先生,你干不干?我瞧你虽没有功名,可谈吐还算非常,做个蒙学先生……还成……” 刘春道:“不干。” 张安世: 刘春起身:“学生只是来看看,都督勿怪,再会。” 张安世: 刘春大喇喇的走了…… 刘春道:“太平府这么多的学堂,敢问都督官府的钱粮哪里来?” 张安世气急败坏:“入他娘,他消遣我。” 学正几个连忙拦住张安世,苦劝道:“都督,都督……读书人就是这样的,此等狂生,自然无法体察都督您的深意” 张安世道:“不教他见见我的厉害。” “都督若是真打了,以后没有读书人来教书了。” 此言一出,张安世冷静了,深吸一口气,道:“看来这文教的事,确实不适合我我还有更紧要的事去干,你们辛苦了,学堂的事……要用心。” 学正和训导等人,长长松了口气,连忙道:“是。” 这叫刘春的人出了群儒阁。 他回头,看着这雕梁画栋的阁楼。 远处……便是宽敞的江水,这阁楼之下的广场,因为夕阳西下,霞光落下,竟来了许多人,有的是长衫的读书人,也有短装打扮的,却不知是做什么生业的百姓。 “税赋?” 人影幢幢之中,这叫刘春的人紧锁眉头。 “殿下,殿下……有人轻声道:”“殿下教我们好找。” 刘春不是别人,乃是蜀王朱椿,朱椿背着手,不发一言。 刘德生道:“殿下方才·” 朱椿道:“竟是见着了那个张安世。” “此子·刘德生恨恨道:”“没有拿殿下怎么样吧?” 朱椿道:“确实很粗鲁,开口就是钱。” 刘德生道:“哎……历来祸乱国家者,都是这样无德之人,殿下……此番进京,可想好了,是否接受这左都督一职吗?” 朱椿道:“我乃宗亲子弟,自当以天下为己任。” 这刘德生与一旁的刘广进面面相觑,他们既担心,殿下这样做,等于将自己陷于极为危险的境地,因为贤王之名,实在难以被皇帝容忍。 “税赋……”刘春道:“这么多的税赋吗?” 可另一方面,他们也隐隐期盼着,这世上有一个人,可以制衡张安世那样的jian佞。 朱椿道:“走吧,我们走一走,明日进京。” 刘德生点点头,亦步亦趋。 一到傍晚的时候,栖霞却显得比白日更热闹,到处都是灯火,街上,竟还有一根根柱子,柱子上张挂着一盏盏别致的煤油灯。 朱椿至一处小巷,却突然停住了步伐。 这是一处极小的屋子,里头似乎住了不少人,这屋子甚至连一个院落都不曾有,开了门,只有可容两三人的过道,对面是别家的墙壁。 可就在这么一个黑乎乎的小屋子前。 却见一个少年,搬了破旧的小凳子,他捧着一部书,手里还捏着一根炭笔,在像草纸一般劣质的纸张上,小心翼翼的抄写。 大街上的灯火恰好照耀在了这小巷,只隐隐约约一团灯光恰好落在少年的书上,他斜着脑袋,害怕自己的脑袋遮挡了光,聚精会神。 朱椿下意识的止步,抬头,便见这少年身后的屋子,黑漆漆的。 “只要人人都缴纳税赋,还怕没有钱粮吗?” 于是心底似乎明白了什么。 悄无声息的,朱椿走到了少年身后。 随即,他道:“你这岑夫子,丹丘生,这一段抄错了,岑者,小而高的山也,是以这上头是山,而非宝盖。” 少年吓了一跳,抬头看了朱椿一眼。 少年便咋舌道:“噢,我瞧一瞧。” 细细看了课文,果然是抄错了,便忙涂改。 朱椿道:“怎不回屋。” “外头也亮堂,可以省灯油。” “你爹娘呢?” “俺爹下工未回,俺娘值的是夜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