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大清疆臣。在线阅读 - 第五百六十四章 张格尔之役(下)

第五百六十四章 张格尔之役(下)

    “好,我将马队分成两部分,杨大人和武大人各带一路,张逆至今无法建成深沟高垒,只是一味增兵,足见他黔驴技穷,我等小心应战,自可万无一失。还有,你等前军可曾探得张逆消息?”那彦成和杨遇春在天理教之役时便即相识,自然一拍即合。

    “他们应该快回来了。”杨遇春看着眼前风沙渐起,当是骑兵将至之状,人数又不多,那么应该是自己派出去的哨骑了。

    果然,片刻之后,便有十余骑出现在了大营之前,都是清军甲胄,很快,十余人奔到辕门前下了马,齐齐向杨遇春下拜。杨遇春也走上前去将各人扶起,对为首之人问道:“向荣,这次我是让你们二十人出哨,怎么……怎么就剩了十八人回来?”

    “回杨军门,我等……我等在对岸巡视之时,突然遭遇百余贼兵。”这向荣原是杨遇春帐下一名选锋,虽然不通文字,但是武艺过人,是以杨遇春一直对他颇为倚重,虽然已经将他迁为都司,但哨探之事却依然让他前往:“当时我等奋力死战,好容易杀出重围,可是……可是贼人实在太多,咱们两个兄弟也……也送了性命。”

    “向荣,这是怎么回事?”一旁的长龄却不解问道:“我记得杨军门遣你出哨之时,我曾经告诉过你,京中另有援军,可以与你会师,你不应该只带你这二十人前去巡哨啊?怎么,我京中健锐营的兵马,你都没看到吗?”

    “回长中堂,卑职……卑职确是得了中堂之令,在前面等待了健锐营援军数日,可是……可是他们一直没到啊?”向荣之言一出,几名将领都是一惊。

    “难道……难道援军误了日子不成?”长龄、杨芳等人都相互嘀咕起来。

    “长中堂,你那支健锐营人马,统领之人是谁?”那彦成眼看形势蹊跷,也向长龄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不瞒那大人,统领那支兵马的一等侍卫乃是……”长龄话音未落,只见大营另一侧忽然烟尘四起,很快,几十名武官走上前来,为首的乃是一名一等侍卫和五名二等侍卫。那一等侍卫也向那彦成拜道:“阿玛,儿子率健锐营哨骑五十人,现来与大军会合。只是,儿子在路上……”

    “容安,你可知你该当何罪?!”那彦成看着眼前形势,当即清楚失期之人就是容安无疑,当即向他大怒道。

    眼见容安惊惶,那彦成也向他骂道:“容安,你可知因你失期,杨军门的部属遇到了什么情况?向荣都司率领哨骑,在前面等了你们好几日,结果你所部根本没到,反倒是张逆发现了他们,大举来攻。杨军门的选锋我清楚,都是杨军门最为倚重的勇士,就这样战死了两个!你临战失期,此为一罪,致使友军遇袭,此为二罪,你……你说按照军法,你应当如何处置?!”

    “阿玛,这……儿子也没办法啊?”容安眼见那彦成声色俱厉,也向那彦成哭诉道:“我等确是接到了长中堂号令,提前出发西进,准备与杨军门的哨骑会合,可是……可是儿子这路上的向导,是个悖逆之人,早就与张格尔勾结了!他……他故意给我们指引了偏远道路,让我们迟迟见不到友军,后来弟弟及时发现他悖逆不轨,当即将他斩了,我们才重新寻了路线前来,这……这五日工夫就是这样耽误的啊?阿玛,儿子出兵之际,也一心想着尽快与杨军门的哨骑会合,并非有意误了时日啊?”

    “容安,这里不是家里,这里是前线,是战场!你说什么向导任用非人,这都是借口!战场赴援失期,致使友军孤立无援,无论是何缘故,轻则是斩监候,重了,我现在就应该将你在军前问斩!”一边说着,那彦成也向身旁侍卫道:“你等无须在意他一等侍卫之职,也无须在意我二人乃是父子,只将容安拿下,夺了他顶戴花翎!剩下的,我亲自向皇上上奏,就算……就算皇上真的下旨将你在军前处斩,也是你咎由自取!”

    两名侍卫眼看那彦成声色俱厉,自也不敢违逆其言,只得相继上前,果真卸了容安顶戴花翎,将他押下。

    “阿玛,阿玛!兄长也是无心之失,我们杀了那个从贼向导之后,当时就重新定下路线,这几日一直在赶路,方才到了大营。这……这件事也不是兄长能够预料的啊?”这时前来的二等侍卫之内,有一人便是那彦成次子容照,眼看兄长或许果真要被那彦成军法从事,容照也向那彦成哭着劝道:“阿玛,额娘走的时候,最舍不得兄长,若是兄长果然因为这无心之过而被问斩,那儿子九泉之下,要如何去见额娘啊?”

    “你额娘要是还在,看着这个不肖儿子违背军法,那才是阿玛的罪过!今日就算为了你额娘,阿玛也要严惩于他!”那彦成也丝毫不肯让步。

    “那大人,您这又是何苦呢?”一旁的武隆阿也向那彦成劝道:“如今哨骑遭遇的不过是百余贼兵,损失也只有两人,若是因为这样一场小仗,就杀一个三品侍卫,这不至于啊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容……容安大人这些情况,也都是难免的啊,更何况,容安大人已经及时杀了那个逆党呢?”一旁的向荣也担心事情闹大,竟真的因为自己两个下属兵士再搭上一个三品高官,也向那彦成劝道:“总之……总之卑职的这些下属,大部分都带回来了,这……这也算不得多大的损失啊?”

    “向荣,你何必为容安求情呢?”那彦成这时却依然铁面无私,对向荣道:“你的名字,滑县报功的时候我就见过,你是行伍出身,在绿营十几年劳绩,方才升迁到四品都司,容安以前上过战场吗?他不过是因为我和我章佳一门恩荫,才有了这个三品侍卫之职!你等战场搏命,九死一生,他赴援失期,便即不受惩罚,这哪里是治军之道?今日只有将容安明正典刑,方能整肃军心!我……我也舍不得啊,可是眼前形势,别无他法!”

    那彦成也清楚,这时喀什噶尔城下,汇聚清军已有近两万之数,其中包括京八旗、驻防八旗,也包括各地绿营,各部之间未必便没有嫌隙。尤其是京八旗参战众人,从来被认为战斗力最差,仅仅是凭借距离皇帝更近的优势,才获得了更高的地位。如果不能严令京旗官兵,其他旗营兵士定然有所不满,一旦各路兵马因此不合,之后只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,是以这一次那彦成虽然眼看犯事之人是自己长子,却也只得狠心痛下杀手,以团结前线大军。

    可是这时,侍卫中却忽然传来一个声音:“那大人,今日之事,您还是从宽处断吧。皇上那边,不会真的处死容安大哥的。”

    那彦成一愣,忙向侍卫之中看去,只见出言之人是一名二等侍卫,但他腰上却系着黄带,那彦成清楚这是宗室之人,也只好让他将话说了下去。这侍卫当即走近,对那彦成小声道:“那大人,下官奕山,这次随容安大哥一起行军。下官受皇上重用多年,清楚皇上心意,如今前线众将,便已是我大清最为能征善战之人,可是各位大人毕竟年事已高,下面的武官又很少经历战事,皇上为了让我等知道行军作战之事,方才调了我等前来助阵。换言之,皇上是在为下一代做准备啊?容安大哥既然能够来前线,说明皇上定是信任容安大哥,希望多年以后,容安大哥也能成为一方名将的。您现在真的将他斩了,那日后大清朝廷,不就损失了一员大将吗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看奕山的神情,他显然不是在说谎。

    而回顾长龄、杨遇春、杨芳、武隆阿四将,这时无不是鬓发斑白,胡须渐稀,那彦成自也清楚,自己样貌与四将却也相差不多了。若是张格尔之役发生在十年以后,四将届时还能否上得战场,甚至能否健在却都难说。道光这番心意,还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“那大人,老夫倒是有个折中之法。”这时还是长龄主动站了出来,向那彦成开解道:“不如大人就先让容安戴罪从征,先给他二十鞭子,暂时夺去顶戴花翎,只让他作为前线兵卒在先杀敌,这样前线将士,自然清楚我大军令行禁止,容安若是立了战功,再考虑是否官复原职,也会容易许多。您说这样的办法,总是更稳妥一些吧?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好吧,今日就听长中堂一言。”那彦成想着长龄之法确实更加稳妥,也向容安斥道:“容安,今日就听长中堂的,饶你一命,从明日起,你去站在八旗官兵最前面,身先士卒,若是有功,我自会上报皇上,若是畏战怯阵,那就休怪军法无情了!还有,你死罪可免,活罪难饶,今日就先予你二十鞭子,也让全军将士看看,将官犯法,与兵卒同罪!”

    “谢阿玛开恩,谢阿玛开恩!”容安、容照二人当即向那彦成叩头道。

    果然,这日下午那彦成便和长龄召集全军兵士,公布容安接战失期之过,并亲自在军前行刑,将二十鞭一一打过。前线将官兵士,眼看容安仅因失期,便被贬为兵卒,自也渐渐对军法军纪有了信心,至少在喀什噶尔的战场,暂时没有了旗营京外之分。

    两日之后,官军正式在浑河岸边列阵,准备与张格尔决战。可偏偏就在这日,喀什噶尔前线狂风忽起,风沙遍地,长龄、杨遇春等人甚至一时间根本看不到张格尔麾下兵卒。

    “杨军门,眼前这个样子,你觉得适合决战吗?张逆那边不知如今有多少人,贸然与战,似乎不妥啊?”长龄一时间却也谨慎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长中堂,下官如今觉得,这场大风,其实正是天赐良机!”不想杨遇春所想竟与长龄截然相反,道:“此役可胜者有三,其一,先前我等已经探查清楚,张逆所部虽众,可是能战之人最多万人,以精兵而论,其实是我们占上风。其二,张逆列阵无法,向荣他们虽然未能窥得贼人列阵全貌,但亦知其中一二实情,张逆前军大多是从喀什噶尔裹挟而来的老弱妇孺,而张逆却将自己那不足万人的能战士兵,分在了他裹挟百姓之内,那些士兵即便骁勇,也只能发挥出一二成实力!第三,我们虽不知张逆兵马人数,但观其大略,已有计议,相反,张逆却不知我们来了多少人,若是一会儿我等三路兵马一起冲杀,声势大振,张逆前军多是裹挟百姓,心中慌乱,可能会自行崩溃,所以如今反而是我们占了先机啊?更何况,我等是远来作战,其实巴不得他们和我们决战呢,要是此战旷日持久,有何变数,谁能说清楚呢?”

    “杨军门说得有理,那就依军门之言,全军列阵,准备出击!”长龄眼看杨遇春料事缜密,便也放心,当即布置兵马,准备在风沙未散之前抢攻敌军。

    “砰、砰!”很快,清军前队率先开始了炮火轰击!

    这次杨遇春带来的火炮,大多看起来颇为轻便,但数量众多,一时之间,炮声遍布战场。即便在风沙之中,清军诸将还是看得清楚,张格尔前军似有动摇之势。

    “全军进攻!”很快,长龄正式发出总攻号令!

    “冲啊!”

    一时之间,长龄和杨遇春统率中路大军,杨芳在左路,武隆阿在右路,三路兵马一同冲过浑河,直逼张格尔前军而来!

    而随后的战场局势,其实和杨遇春所料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张格尔前军之中,大多是喀什噶尔附近被裹挟前来的百姓,眼看清军炮声不断,三路皆有兵马杀到,还没有上前作战,便已经失去了斗志,当清军冲入张格尔大阵之时,前军百姓早已喊声连天,四散奔逃。张格尔麾下数千浩罕战兵也因为分散在战场各地,被百姓回撤一冲,当即混乱不堪,无力再行列阵。清军冲在最前面的又是战斗力最强的黑龙江吉林马队,刚一接近敌军,便即从马上开枪射击,很快便将张格尔前军击溃。

    这日黄昏,清军便已经彻底渡过浑河,占据了喀什噶尔城前方的张格尔阵地。两日之后,张格尔眼看清军势大,自己麾下兵卒大半皆被冲散,只得放弃了喀什噶尔,向西逃窜而去。

    之后的两个月里,杨遇春和杨芳分兵东下,英吉沙尔、叶尔羌、和阗都被清军收复。南疆四城之战,在道光七年春天到来之际,便可谓尘埃落定,剩下的就只有抓捕张格尔本人了。

    而阮元的云贵总督之任,也在回疆大战之时拉开了帷幕。

    阮元自大树行台分别之后一路西进,于九月十八日抵达云南省城,入冬之际,阮元又南下开化镇,完成了自己云贵总督任上的第一次阅兵。此外,阮元看来对于边防、铜政、盐政诸事亦多用心,只是到了道光六年岁末,阮元似乎依然没有在政事上开始自己的作为。

    云南省城在云南府昆明县,即今日昆明市,清代一般以“云南省城”称之,自元代消灭大理,建立云南行省之后,昆明便即取代大理成为云南行政中心。康熙平定三藩之后,正式将云贵总督安置于昆明,总制云贵两省文武要事。但云南省城相比于武昌、广州等中原、东南通都大邑,规模显然要小许多,依道光年间户籍统计人口而言,云南府共计民户十九万,屯户七万,约一百四十五万人口,这样简略估算,昆明城内外百姓,大概只有十万之数。

    云贵总督府在昆明城正中,一说明代黔国公沐英在此建立公爵府,即后世所言沐王府,清代改为总督府。督院之内颇为宽敞,多有百年老树生长其间,是以阮元也宁愿相信这里就是前朝沐王府。督院之东,亦有小园一座,名为宜园,阮元办完公务之后,往往便会来到宜园,安享其中宁静。这时阮福早已带着谢雪、唐庆云来到昆明督院,因阮元一时并无充足僚属,阮福便也临时承担起部分公务,与阮元一同计议云南要事。

    “爹爹,五华书院和育才书院那边,孩儿把书都捐出去了。”阮福也向阮元汇报着自己的文教发展成果:“那边的山长,都说爹爹方才来到昆明,便即捐出这许多书,很谢谢爹爹。还有,爹爹今年的诗集孩儿已经刻完了,还是叫《万里集》吗?”

    “是啊,这个名字很好。”阮元也感叹道:“当年我第一次出任浙江巡抚,南下杭州之前,成哲亲王便即与我言道,万里之行,今始于此。不想我一生督抚九省,竟已遍历半个中原了啊?尤其是今年,各处阅兵,西入云南,前后我看正好是万里之路。所以我觉得就定这个名字吧,一年万里,或许这也是唯一一次了啊?”

    “嗯,爹爹,孩儿这就去准备。”阮福也继续向阮元问道:“只是孩儿看爹爹今年到了云南,铜政盐政之事问了不少,却为什么直到如今,爹爹还没有动静呢?”

    “无妨,这些事可以来年再办。”阮元沉思半晌,道:“铜政我看来问题不大,之前办的也很好,每年铜矿产量其实是超出定额的。边防今年只看了开化,以边境绿营而言还不错,来年再去滇西看过,再清理营务,一样不迟。而云南如今最大的难处,我看在于盐政,之前赵总制在云南的时候,留下了不少整治滇盐的文书,他当总制才一年啊,真是殚精竭虑了。但正因为如此,我才发现滇盐问题很大,有盐池的问题,也有人的问题,爹爹先把盐务账目整理一番,确定究竟是什么人在滇盐之内以权谋私,销路应该如何重新分置。来年滇盐整治,需要多管齐下啊,所以,这件事更不能着急。”

    “爹爹教训的是。”阮福也主动向阮元请示道:“到了来年,孩儿也自会尽力帮助爹爹,整顿云南盐政。”

    “广东那边也不错啊。”阮元又向阮福道:“梅生前日给我来了信,说广东今年确实有旱灾,早稻收成只有六成,晚稻更是只有三成,好在李总制和成中丞能够遵我之法,及时招商南下购米。如今广东米价还是稳定下来了,这也算是最后帮了两粤百姓一次吧。”

    “爹爹明察,孩儿还要勤学才是。”阮福也是真心羡慕父亲施政之才。

    “福儿,你有这份心,爹爹很满意,但你如今也想着编辑《滇南金石录》是吗?这公私之别,你也要分清楚啊。”阮福来到云南之后,也想着仿阮元在山东、浙江编录金石之法,清点云南金石遗迹,是以阮元会有此言。

    “孩儿知道了。”阮福当即向阮元答道。

    “除此之外,我还是希望西北战事,能够早些结束啊……”阮元回想着如今大事,第一还是西北的张格尔之役。如果西北之战真的成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,即便自己能够有效整治盐政,战场开支也不是清王朝可以承受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