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堡宗别闹在线阅读 -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的底蕴!

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的底蕴!

    朱见济松了口气,对朱祁玉道:“父皇你且处置水灾的事情,朕旁听一下。”

    学习学习。

    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

    唯独治国这方面,是朱见济的弱势。

    朱祁玉嗯嗯点头,看向众臣,道:“刚才已经讨论得够多了,朕一直在思考,觉得诸位卿家的策略,以及各种担忧不无道理。”

    朱祁玉禅位后,是为太上皇。

    而且他还掌控着官员除拜的实权,甚至军马调发这样的国之重权,他依然有资格插手,只要和广安帝朱见济达成默契就行。

    所以严格来说,当下大明其实是二圣并立。

    朱祁玉自称朕还是很合理的。

    群臣没有接话。

    都在等着朱祁玉圣裁,如何进行救灾和安抚工作。

    朱祁玉咳嗽一声,“综合考量之后,朕以为,朝廷建立粥厂、发放粮食,这是必须之策,这几年咱们也存了不少粮食,支援郑州水灾,问题不大。”

    这是第一步。

    户部尚书陈循又出列,“按照受灾面积,这一次发放的粮食数额巨大,而且涉及范围宽广,微臣请命,愿亲自去郑州监督粮食发放,确保每一粒米都能到受灾百姓的手中。”

    顿了一下,“还请圣旨!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,都在心里暗暗称赞。

    陈循此举,端的是有大明肱股臣子该有的风采!

    历来赈灾都有些难以拿上台面的东西,从中央发拨下去的粮食,经过层层下送,不断有人克扣,等最后送到灾区,已经没几个了。

    对于无法无天的地方官员,大灾之年,反而是他们发财的时候。

    大明地方官员中肯定也有类似蛀虫。

    所以陈循这个户部尚书,亲自去灾区监督放粮的事情,谁还敢层层克扣,谁又敢以次充好……除非先把陈循拉下水。

    但陈循身为国家最高官员,位列九卿。

    会为了这点粮食坏了一世名声?

    所以陈循去,自是最稳妥。

    朱祁玉颔首,“陈尚书愿意去跑一趟,朕甚是欣慰,不过此次大灾,放粮是一个重要举措,随后还需要有更好的举措来安抚流离失所的数十万百姓,这也很重要,陈尚书可愿担此重责?”

    陈循笑道:“上皇陛下这是骑驴找驴,水灾导致数十万灾民,咱们朝廷能做的事情,也就是保证他们不饿死,真正能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的,是工部和农部!”

    朱祁玉勐然醒悟过来,问杭敏,“工部那边,修黑京路还需要民夫?”

    杭敏出列,“不需要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玉暗暗头疼。

    又看向农部尚书林聪,“农部那边,能迅速帮助这十数万灾民重新开始种植粮食?”

    林聪也苦笑,“现在七月,水灾直接把稻田冲洗一空,就算要把粮田重新修缮之后种植粮食,也要秋收之后,还有一两个月,这数十万灾民,朝廷养得了两个月?”

    】

    有这个钱,也可以养。

    但不是最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朱祁玉沉默了一阵,道:“那如何安置这数十万流民?”

    不安置好,就是下一个荆襄流民。

    儿子好不容易利用开海、农业种植、黑京路项目解决了一部分荆襄流民,现在又搞几十万出来,根本没法安置了。

    朱见济咳嗽一声,问林聪,“林尚书,水灾之后,灾区的粮田修心修缮是否需要大量民夫?”

    林聪点头,“受灾面积太大,要确保秋收以后开始种植冬季作物,确实需要数万人一两个月的劳作,才能把粮田恢复如初。”

    朱见济沉默了一阵,问陈循,“户部真有钱?”

    陈循斩钉截铁,“有!”

    大明早已不是当年大明。

    朱见济便道:“朕来定夺罢。户部尚书陈循,作为赈灾钦差,前往郑州花园口主持放粮、开设粥厂一事,朕赐你天子剑,若有官员敢中饱私囊,可以先斩后奏。”

    陈循大喜,“臣,领旨!”

    朱见济又道:“农部尚书林聪,作为灾后重建钦差,去往郑州灾区区域,招募足够数量的民夫,重新修缮粮田,尽快达到可以耕种的水平。”

    林聪领旨。

    朱见济想了想,“如今朝野臣子中,谁最擅长治水?”

    有点遗憾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朱见济知道的治水能臣只有一个徐有贞。

    可惜参与夺门之变,死了。

    于谦出列,“陛下,前都察院御史许良早些年跟着叛臣徐有贞去治过水,有丰富的经验,可堪当此重任,还请陛下下旨起用。”

    于谦作为老臣,最熟谙朝中老臣。

    许良已经致仕一年多了。

    朱见济道:“既然是于少保推荐的,那边下旨起用许良,让他去郑州把决堤河段重新修缮起来,并酌情做好预防工作,工部和户部全力配合,要钱给钱,要人么……让许良就地招募灾民。”

    如此又能解决将近十万的流民。

    让他们短期内有收益。

    和修黑京路一样,大明招募民夫,都是给钱的,从不动用徭役名额。

    朱祁玉对戴义道:“着人拟旨。”

    戴义立即去cao办。

    朱见济继续道:“现在形势所逼,朝廷必须处理好这一次的灾民,虽然已经解决了十余万,但还有不少,这样罢,工部杭尚书,京广路之前已经勘测了,现在形势逼迫下,没办法了,只能临时启动这个项目,你去把剩下的流民中的青壮招募到项目中,开始修京广路。”

    又道:“京广路项目启动,水泥和钢材的需求大增,这样,在河南宣旨,建立一个水泥生产基地,并成立一个炼钢厂,炼钢厂的话,就选址武昌或者汉阳罢。另外,既然新建了炼钢厂和水泥厂,对煤炭的需求也有所增加,再招募一部分民夫,去陕西挖煤吧。”

    忽然想起一事,“另外,朕的皇家电力公司会在京畿以北的官厅修一座拦河大坝,也需要数万民夫,如此下来,此次水灾的流民基本上能消化了!”

    一场巨大水灾,能如此轻松解决,这就是当下大明的底蕴。

    有钱。

    有人。

    有粮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。

    众臣齐齐行礼,“陛下圣明!”

    朱见济深呼吸了一口气,“如此,能将此次灾情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,现在来说说朕打算让金戈集团军出兵安南的事情了罢。”

    出兵安南,剑指中南半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