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言情小说 - 快穿之最佳男配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90

分卷阅读90

    后有了孩子,冬天随时都有开水。

等孩子出生以后,洗孩子的衣服随时有热水,哪怕一早上都有。免得冻着红梅。”

因为有了孩子,他不但多买了热水壶还买了手电筒,本来家里都有的。

还带回来两斤猪rou,三斤排骨。一些孕妇能吃的应季水果,李子,一包五斤李子。

蔡红梅听到丈夫的一番话,眼泪吧嗒吧嗒的掉,她,自己都没有想那么远的事情,可君越全替她想到了。

幸福的泪水滴答滴答,对韩君越的爱又加深了一层,爱情的毒又加深了不少。

一炕的物品都是老人的,妻子的,未来孩子的,除了他买回来的几件用于试验的物件儿,他没有给自额外买一件物品。

蔡父抬起手,悄悄的擦拭了一下眼角悄悄滴落的几滴泪水。

“君越,你怎么不给自己买点啥,都是咱们的。”蔡红梅心里很是不舒服,难受的紧。

“我又不缺啥,四季的衣服鞋子都有,买啥买,以后咱俩多攒点钱,给孩子们多准备些新衣服鞋子。咱家的孩子可不能比城里的孩子差。”

真是无所谓,在特殊的环境他也不会讲究吃穿,都穿着旧衣服旧鞋,穿新衣服他还不自在呢。

可妻子孩子不一样,就得穿好点吃好点。

“以后我给你买,必须跟孩子一样,你常常去市里见领导,不能穿的太寒酸。”声音闷闷的。

“行,等你生了孩子以后再进城,咱一起去买。”

沪市

“韩mama,你家的包裹,从东北寄来的。邮递员看你家没人,就托放在我家。”隔壁邻居朱大姐抱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。

她是听到隔壁有了响动才出来的。

“噢,谢谢。”

韩母接过包裹,微光闪过,有些诧异,从不同意小儿子和乡下姑娘结婚以后,儿子之后来信明显淡漠了许多。

看着虽然每月一封信,但字里行间,能感受得到,小儿子怨怪他们。

怨怪就怨怪吧,她也没办法。自己和丈夫未来依靠的是老大,原本也没有打算靠小儿子。

自然不管什么事,都以老大的利益为先。说实话从小儿子下乡的那一刻,她和丈夫就已经感受得到,小儿子指望不上了。就是再有孝心也指望不上,天长水远的,自己和丈夫有事,小儿子即使第一时间知道也不一定赶得回来。

对于小儿子那愚蠢的选择,她只能恨他不争气,脑子瓦特啦。

第66章七零软饭男(08)

“不用谢,小越不错,还记得给家里寄东西回来。比我家的那个好多了。”朱大姐家里有两儿一女,比韩家多一个女儿。

她家现在去下乡的也是小儿子,女儿明年也应该会去。

儿子下乡两三年,一般都是一个月一封信,从没有给家里寄过东西。

她想到自家那好吃懒做的儿子,摇摇头,每个月自己挣的那点都不够吃,需要她和丈夫补贴他,那还有多余的物资给家里寄,估计就是一把干菜都寄不回来。

“呵呵,哪强了,寄回来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,估计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物件。”

韩母不太在意,农村苦巴巴的,能寄来什么。

“韩mama,你不能这么说。虽然物件不值钱,但多少是孩子的心意。

小越那孩子一直身子骨弱,能从嘴缝里省下来一点寄回来,那是孩子的孝心也是他对你们的思念挂念。

什么值不值钱,这话你不该说。

要我说啊,你家小越真不错,从他下乡以后,每个月至少给家里寄一封信。

也不问家里要钱要物,多好啊。

小越去的是东北,一年做事的时间不多,分到的粮食也相对较少。

他们那里的农作物是一年一季,可不能和江南地区比,一年累死累活干到死得到的工分能换上足够的粮食,吃上一整年都是不错的啦。

江南,两湖的水稻是一年两熟,一样的工分,分到的粮食和钱都不一样。

跟那些地方比,东北也就比某些更穷的地方稍稍好一点点。

那孩子不问你们要钱要物,还一每个月给家里学信,那也是需要花钱的,信封,邮票也是需要钱的呀。

韩mama我看你是没有见过别人家的孩子下乡怎么让家里补贴的。”

朱大姐早就觉得韩君越的mama有些过分,都是住隔壁,有些时候隔壁的动静稍稍大一些,她也是知道的。

这家人怎么说乡下的小越的,她听见过好几次,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。小越那孩子多好啊,虽然瘦弱一些,但那孩子性子好,是个实心眼。没有别的孩子的那些花花肠子。

可隔壁的还不满意,真是不知道惜福。

“你说的太夸张了,照你这么说,我都成了压榨儿子的地主老财。我也就是谦虚谦虚,随口一说。”

韩母不愿意继续在弄堂内和隔壁姓朱的闲扯,周围围着的人越来越多。都堵在这儿听,烦躁。

“哎,韩mama别走啊,看看你家小越给寄来了什么土特产。”

又来了一位弄堂内的邻居起哄。

“对呀,对呀,拆开看看。”

韩母:……想死。都是些什么人啊,一群堵着要看包裹,不看会死啊。

拗不过这些假热情的街坊四邻,无奈的在外面打开包裹。

两人伸出手托住包裹,包裹就是个厚实的纸盒装的,有些大,最上面有封信。

下面是蔡红梅自己晒的干豆角,茄子,辣椒等。还有一只风干的兔子。

“韩mama,你还觉得不值钱啊。这可都是小越的心意,这比十几二十块钱贵重多了,都是小越的心意。”

“对呀,小越不错了。”

韩母:“我……”想说点什么,都没法说。

远在东北的韩君越没有想到,整条弄堂的阿姨奶奶们都站在他这边,即使多年以后,那些人都记得整条弄堂里下乡的孩子中,就属韩家老二最有良心。

青山屯

九月,青山小学已经开学。

左右两座屯子靠近青山屯的人家,有适龄孩子的人家,只要家里条件允许,都有送孩子来上学。

青山屯好多孩子还有些在上小学一年级年龄超纲的孩子都来了。

大多数父母不指望自家的孩子成龙成凤,但还是希望他们能上学认些字。不至于像他们这些人生活在战乱中,即使有钱也不一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给他们学习。

不认字还是不行,但也没有多的期盼,什么出人头地,压根没有想过。

一共五个年纪,五个班四位老师,韩君越教一二年级的数学,何晖教三四五年级的数学。陶玉茹教三四五年级语文,本屯子的潘森教一二年级的语文。

韩君越家里一大摊的事,哪儿会选任务多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