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书屋 - 言情小说 - 穿成七零女知青[穿书]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51

分卷阅读151

    军淡定的铺床,说:“我就你这么一个老婆,不惯你惯谁。”

铺完床,苏敏重新叠一下因为挤火车被挤得乱七八糟的衣服,陆建军则是拿着脸盆和暖壶去接水。

等苏敏把衣服收拾好,陆建军也回来了。

他让苏敏先洗脸,等苏敏洗完,他也拿毛巾擦擦脸。

等到了下午六点多,陆建军和苏敏一起吃了晚饭,这才一个人回京大。

这之后几天,学校还没开学,陆建军都是早上来找苏敏,然后两个人一起逛北京城,晚上陆建军再回京大。

等陆建军的舍友陆续到来,见陆建军早出晚归的,就问他是不是老婆又跟着来帝都了。

陆建军这才说上个学期苏敏来送他的时候,正好遇上电影学校招生。

苏敏以前演过电影,就想着去试一试。

没想七月份的时候就收到电影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了。

舍友们一听陆建军老婆竟然考上了电影学校,以后就是电影演员了。

顿时酸水直冒!

同样都是人,怎么差距这么大,他们还都是单身汉呢。

陆建军同宿舍的人里,除了他和另外两个下乡极其早的,其他人都没有结婚。

这些人能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京大,本就是聪明又理智的。

他们不会因为看不清未来的方向,就选择随波逐流,找一个当地人或者是同样下乡的知青结婚,等光明到来的时候,再各奔前程。

其中性格最是开朗的刘江和陆建军说:“建军哥,嫂子是电影学校的学生,电影学校招的姑娘应该都是你嫂子那个水平的。哥,不然你让嫂子给我介绍对象吧,你看我都是二十五的人了,再不找对象就成了老光棍了。”

这几天苏敏同宿舍的人也陆续来了,陆建军去找苏敏的时候也见过几面。

电影学校这回招了一百五十多个学生,男生占了大多数。

苏敏同宿舍的就有两个姑娘是学表演的,其他都是其他系的。

就像刘江说的,电影学校表演系的女生确实相貌都很出色。

不过陆建军了解苏敏,她不是爱给人做媒的,就应付刘江:“再说吧,再说吧。”

他没想到的是,苏敏宿舍的几人知道了苏敏老公是京大的,就拜托苏敏给她们介绍对象。

电影学校学生少,一个宿舍只住了六个人。

四个人都是已婚,只有除了苏敏外那两个同是表演系的未婚。

这两个姑娘都是帝都人,一个叫于娇娇,一个叫岑静。

岑静是话剧团的,年龄比苏敏大三岁。

她结过一次婚,在今年上半年离婚了。

据说她之前就想演电影,但是因为是话剧演员,人家电影厂有自己的员工,最后只让她演个几分钟的小配角。

她一直没有机会演主角。

想从话剧团转到电影厂也不容易,所以她另辟蹊径,打算从进电影学校,等毕业后自然不会再有人说她的表演不专业了。

至于于娇娇,她今年才十七岁,去年的时候想考文工团,后来家里得到了消息说要恢复高考。

她就等着考电影学校,要是考上就上大学,考不上就去文工团。

从于娇娇的话里头,苏敏能听出来她的家境一定很好,能帮着她轻轻松松就进文工团。

岑静很清楚京大的学生意味着什么,已经十年没有高考了,这第一届毕业生毕业以后那就是各个单位争抢的香饽饽。

而于娇娇,则是觉得找个京大的男朋友很有面子。

于是这两人都催着苏敏给她们介绍对象。

苏敏其实不太愿意,因为岑静一看就功利心很重,找对象图的是对方的前程。

而于娇娇呢,又把处对象看的太儿戏,只想着有个京大的男朋友有面子。

介绍之后,不管成没成以后都有的麻烦。

苏敏只能说她不知道陆建军认识的男同学里有没有未婚的。

等开了学,一切就走向了正轨。

夫妻两人每周见面一次。

苏敏上辈子在艺考前家里就帮她请过老师教她一些表演的课程,再加上现在这个年代表演课程还没那么全面,苏敏又有灵气,所以学起来挺轻松的。

但陆建军就不一样了,不说专业课,就是英语这一门,他都得费心啃。

他要学习的知识太多,有的时候都能忙的忘了是礼拜几。

时间过的飞快,很快就到了七八年的十一月。

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“分田到户,自负盈亏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引起了很大的讨论。

陆建军一边忙着学习,还一边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。

要是国家以后允许这样做,那老家的人肯定就更有干头了。

陆建军知道现在大队里的人种地勤快,那是因为两个大队的大队长都是能压的住人。

只要偷懒,那就别想要什么公分。

但靠着人强压着肯定不如自己愿意干啊。

到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,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。

在会议上,确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,对外开放的政策。

陆建军放了寒假,还在学校留了一段时间,就是想多听听老师们分析这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。

对内改革陆建军悟的差不多了,但对外开放他有个模模糊糊的了解,但要是真的开放了,国家会变成什么样,社会会变成什么样,他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,这些陆建军思来想去,也说不出个好歹。

但他觉得,现在的计划经济确实有很大的问题。

只有把计划打破,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。

现在,国家正是在走这样一条崭新的又未知的路。

陆建军知道国家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。

他有些紧张,又有些兴奋。

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,在他最好的年纪,可以亲身经历这样的历史变革。

陆建军不只是听他们系的老师讲,还时常去别的系蹭课。

许多专业他都蹭过,但他最喜欢听的还是讲世界金融的课题。

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,可以依稀看到祖国的未来。

很神奇,又很有趣。

到了后来,教经济的老师都认识陆建军了,见他这样悟性好的学生竟然是法律系的,顿时觉得暴殄天物,一个劲儿的劝他转到金融系。

陆建军确实挺喜欢听老师分析这些各国金融经济的,但又下不了